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单机游戏 单机游戏

被手机游戏毁掉的孩子事例_被手机游戏毁掉的孩子事例有哪些

zmhk 2024-08-22 人已围观

简介被手机游戏毁掉的孩子事例_被手机游戏毁掉的孩子事例有哪些       被手机游戏毁掉的孩子事例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被手机游戏毁掉的孩子事例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

被手机游戏毁掉的孩子事例_被手机游戏毁掉的孩子事例有哪些

       被手机游戏毁掉的孩子事例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被手机游戏毁掉的孩子事例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那些沉迷网络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2.有哪些小学生玩网络游戏而导致学习一落千丈等的事例

3.分享|沉迷手机游戏的三大危害,家长都知道吗?

4.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14岁少年将爷爷,只因手机被夺!

5.中学生玩手机游戏对其造成影响的实例

6.是手机毁掉孩子了吗?

被手机游戏毁掉的孩子事例_被手机游戏毁掉的孩子事例有哪些

那些沉迷网络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在百度上输入沉迷网络四个字,马上搜出很多的案例。

        案例一,2006年4月17日,三个12到14岁的学生,因上网没钱,将一个看大门的老人打死,抢走67.36元钱回到网吧继续上网。

        案例二,2006年7月14日,某市一个15岁青少年,因为上网成瘾,整天迷恋网络游戏,平时少言寡语,精神呆滞,长期逃学,其母见儿子如此沉迷,多次劝阻无效,同其父商量好后将儿子锁在家中,5日后,这个青年因为网瘾大发,开始焦躁不安,同其母争吵几句后便将其母杀死,造成血案,

        案例三,2007年3月,某县两个高中生经常上网聊天,男生甲与乙是女生的身份约男生乙在某处约会,乙生信以为真,半夜翻过学校院墙,不幸将左腿摔折。

        案例四,17岁少年小新,为了偷钱上网,竟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之后小新投案自首。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沉迷网络,让学生的身心不能健康发展,引起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沉迷网络,会导致学生无心学习,荒废学业。

        其次,沉迷网络的学生会出现不与人交往,情绪低落,行为暴躁等反常行为。而这些行为往往会诱发学生逃学,想方设法获取上网的钱,甚至不择手段的去获取钱来上网。

        另外,沉迷网络的学生会把现实寄情于网络,不愿面对现实,容易产生网恋情结。

        不用说沉迷网络肯定有很多的坏处,学生自己也知道,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的会沉迷网络呢?

        我想起了我之前的一个学生,小军。小军特别喜欢玩游戏,他是住校生。宿管老师十点点名。小军看着时间,10点半以后就会悄悄的**出去上网。等到第二天凌晨七点钟宿管老师查房前,又悄悄的**回寝室。然后在课堂上就是精神不振,一天都是想睡觉的样子。终于小军的秘密被老师发现了。他告诉我,他也知道经常玩游戏不好,也知道晚上**出去很危险,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最终,玩游戏的想法获胜了,于是就有了一系列的行为。我又问他觉得游戏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他说游戏当然好玩啦,画面精彩,里面的人说话都很好听,游戏情节也精彩,每次完成一个任务,他都觉得很开心。十几岁的年龄自制力不强,容易上瘾,好奇心强,喜欢新奇事物,加上网络游戏设计精美,这大概就是沉迷网络的一个主要原因吧。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地方,听说小军,上了高中依然沉迷游戏,不过从电脑变成了玩手机游戏。因为在校多次使用手机玩游戏,最后被学校勒令退学。

        接下来要分享的另外一个故事是比较欢喜的。小影也是我的学生。小影很聪明,学习成绩中上,但她把手机带进校园里面悄悄地玩游戏。终于有一天还是被发现了。我与他的家长联系,才知道他的家长在外地打工。小颖告诉我,他周末回家没有人,基本上都是在网吧度过的。有了网络游戏的陪伴,她觉得很快乐。后来越来越想玩游戏,于是就把手机拿到校园里面来玩。

        仔细想想小颖的例子,是因为她的心里出现了状况,感觉孤独,没有人陪,无聊。当他去网吧玩游戏时,又缺乏家长的引导与监督,最后导致自己失去自控力。

        幸运的是,跟小影家长沟通以后,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回到家乡来做小生意,小影回家时都会跟她交流谈心,并且监督她是否去上网。现在小影已经不玩了王者荣耀一年了。她努力学习,业余学习画画,偶尔也会去玩玩休闲的小游戏,像消消乐之类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十六天

有哪些小学生玩网络游戏而导致学习一落千丈等的事例

       背景 :这是发生在一位二胎妈妈和大儿子之间的冲突。这个家庭里有哥哥小明,五岁;弟弟小涛,一岁半;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职业;爷爷奶奶是主要养育人。小明就是爷爷带大的孩子。

       冲突 :小明最近迷上了手机上的一款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经常会拿着爸爸和妈妈的手机玩,而且会玩很久。为了不让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爸爸妈妈也相继把手机里的游戏卸载了。一个傍晚,放学后,妈妈把小明接到自己上班的地方,发现小明在拿着爷爷的手机继续在玩这款游戏。看到这里,妈妈非常生气,当着众人狠狠批评了孩子,并拿走手机,当着孩子的面,强行删除了这款游戏。孩子哭了,最后跟着爷爷回家了。

        当自己冷静下来,妈妈意识到自己处理得不好,因为她是一位正在学习PD的妈妈,她很后悔,因为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是有失妥当的。但是自己也很迷茫,除了以前的靠吼的方式之外,还能有其他的什么办法啊呢?

        这位妈妈找到了我。

       我的思路 :

        这是一位勇敢的妈妈。这是我的第一感觉。很多人在自己遭遇挑战的时候,很少会向外寻求建议,而她做了,态度很真诚。

        1、我为什么生气?

        妈妈生气的原因其实是在担心孩子。长时间看手机会伤害视力,会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最终对身体的健康也有不好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孩子和他人的沟通能力,可能还有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的懊恼……。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妈妈的这些担心,孩子知道吗?

        2、孩子玩游戏就一定要制止吗?

        孩子需要游戏,这是天性使然。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参与世界的一个途径。游戏应该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游戏对孩子是喝水吃饭一样的重要。

        游戏本身也具有吸引力,色彩、动作、,还有通关之后的欣喜等等,这些就能把孩子深深地吸引过去。

        孩子不具备抵抗诱惑的能力,也不具备甄别游戏好坏的能力,这需要家长辅助。帮助孩子停止目前不良游戏的一个思路就是用一个科学健康的游戏来替代它。

        而且,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发现:游戏不仅仅是电子游戏,还有很多其他的游戏。对于低龄的孩子,游戏的范围特别广,枕头大战、捉迷藏,甚至只是简单的追追赶赶,都是游戏。

        3、孩子玩游戏是表象,事实是什么呢?

        孩子玩游戏,其实是在告诉妈妈一些他无法表达的愿望。

        妈妈,我需要你像以前那样爱我,如果你没空,我就爱游戏吧。

        妈妈,我需要你的陪伴,如果你陪我的时间少了,那我就找游戏陪我。

        妈妈,我需要你的关注,当我得不到你的关注,我就只能去关注游戏。

        妈妈,我需要你的鼓励,当我在生活中得不到你的鼓励,那我就去玩游戏,因为游戏会给我鼓励,而且从来不批评我。

        4、强行制止能帮助孩子停止不当行为吗?

        不能。因为静止即强化。越控制越反抗,越制止越挑战。强行制止能在短时间之内停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但孩子从这件事情当中学会的可能是反抗,或者是偷偷摸摸。这些都不是我们期待的品质,之后会转变成新的挑战。

        5、孩子有能力解决这件事情吗?

        孩子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对于如何解决这件事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解决这件事,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之后,归属感也会增强。一个有良好的价值感和归属感的孩子,行为自然就好了。

        孩子有这个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

       可以尝试的一个工具——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

       第一、情绪状态

        “妈妈想和你聊一聊 “关于玩手机游戏”的这件事情,你愿意吗?”

        邀请,意味着平等和尊重。我们不能强迫孩子行为变好,除非他自愿。

        当然,如果,孩子不愿意,即刻停止。等孩子愿意的时候再尝试。

       第二、询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让孩子自己说,不评价、不打断,不说教。

        “当时你是什么感觉呢?”

        如果孩子无法表达,家长可以尝试着说出孩子的感受

        “妈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批评你,还把手机里的游戏删掉,你很生气,也很难过,觉得没有面子,是吗?”

       第三、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听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你愿意听听妈妈的想法吗?妈妈想法可能和你的不一样。”

        孩子愿意继续表达,孩子不愿意,即刻停止。

        “妈妈看到你玩游戏其实是很担心。因为长时间看手机会伤害眼睛,玩游戏之后就没有时间去外面玩,身体缺乏锻炼,会影响健康。还有,这样下去,朋友也会越来越少。”

        不指责,清晰表达自己,让孩子意识到只是想法不同而已,避免争执。

       第四、表达感谢——跟孩子进行连接,理解、鼓励、尊重孩子。

        “谢谢你刚才认真地听妈妈说完,也谢谢你把你的想法告诉妈妈”。

       第五、头脑风暴:说出各自的办法

        “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既可以让你玩游戏,也可以让妈妈不用这么担心你的健康,好吗?”

        等待孩子的建议(不批评、不打断、不评价、有闻必录);如果孩子暂时想不出办法(刚开始不适应,试探,怀疑),可以留时间给孩子

        “你现在想不出来没关系,我们慢慢想,等你想出来了,再告诉妈妈,好吗?”

        也可以妈妈先提出自己的建议

        “妈妈想到了一个办法……,这是妈妈的想法,你的呢?”

        写下所有想出来的办法。

        第六 选择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建议

        第七 试行(一个星期)

       写在最后

       其实,孩子在玩游戏,甚至是沉迷游戏,是一个信号:

        妈妈(或者是其他家人)陪伴的时间少了,孩子因为得不到关注而转向游戏。在游戏里能得到片刻开心。所以,妈妈发现得早,解决起来也会相对容易。一些沉迷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的孩子,基本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处理这件事也要慎重。妈妈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能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这是很可贵的觉察。

        孩子需要游戏,这是孩子的天性。阻止,只会强化不良行为。如果我们和孩子一起,用更加好玩,更加健康的游戏来代替手机游戏或者其他电子游戏,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创造一些游戏。推荐一本书《游戏力》科恩,孩子既开心,也放松,亲子关系也会更亲密,孩子行为自然也会好起来。

        孩子需要自主权。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并约定游戏的时间和时长。这是孩子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一步。相信他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他,让他感觉自己有能力,这点很重要。

        除了照顾弟弟,妈妈留出固定的时间给哥哥,和哥哥建立专属的陪伴时间,他也需要妈妈。

        鼓励他的丁点进步。

        邀请爸爸一起和孩子玩游戏。游戏不在于复杂,只要是游戏,哪怕是捉迷藏,追追赶赶也可以。我自己的孩子就最喜欢的游戏是“爸爸妈妈来抢我呀”。

        减少自己看手机的时间。因为,行大于言。

分享|沉迷手机游戏的三大危害,家长都知道吗?

       虚拟世界的真实杀戳

       --------------------------------------------------------------------------------

       Cycnet.com 2006-01-10 15:51:49 中青网

       2005年最热门的词莫过于PK了。现实生活中, PK的含义就是两个人之间相互较量、单挑,而在网络游戏世界里,PK却是血腥和暴力的代名词,它指的是玩家之间彼此残酷地厮杀,直到一方把另外一方杀死为止。由于PK所具有的强刺激,所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2005年底,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首次正式发布的有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的网瘾比例已经达到13.2%,而沉迷于网络的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游戏。

       PK少年:没有理由的自杀

       安徽省庐江县。 2005年11月14日,年仅16岁的少年胡彬在服用了农药之后,被紧急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抢救,到达医院时,胡彬已经生命垂危,两天后,胡彬离开了这个世界。

       对于胡彬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胡彬的家人、老师和同学之所以一致认为网络游戏是胡彬自杀的罪魁祸首,是因为在胡彬自杀前,曾经在当地一家名叫飞宇的网吧里疯狂地玩了11天的网络游戏,随后就发生了自杀的悲剧。然而,对于他们的这种说法,有一个人提出了强烈的反对,那就是飞宇网吧的老板。这位网吧老板声称,他承认胡彬在自杀的前几天的确是在他的网吧里度过的, 但是时间不是11天,而是4天,而且胡彬在到他的网吧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异常。网吧老板还指出,胡彬不是第一个到他网吧玩网络游戏的孩子,其他孩子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由此说明胡彬的自杀与玩网络游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对于一个16岁的初三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过大,缺少家庭关爱以及违法犯罪之后的畏惧心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他走上绝路的动因。

       应该说这位网吧老板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胡彬之死是否真的如这位网吧老板所说另有原因呢?事实是,在老师、同学和邻居们的眼里,胡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之中,经济状况较好,拥有父母的关爱,而且还没有升学的压力,由此可以判断胡彬根本不可能由于学习和家庭的原因而走上绝路。既然如此,那么胡彬自身的品行又如何呢?是否存在一些违法犯罪的现象呢?记者通过走访当地的公安部门,了解到胡彬没有任何劣迹。通过深入调查胡彬的方方面面,记者发现,除了网络游戏,还真找不到能够解释胡彬自杀的其他理由。

       在抢救的过程中,胡彬向父母讲述了自己11天的出走经历。原来,为了好好打网络游戏而不被父母找到,胡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县城里的网吧,而是去了一个乡镇里的网吧。开始他一天吃一袋方便面,后来,三天才吃一袋方便面,晚上,三个椅子拼起来往上一躺就睡了。这期间没有人过问这个少年的冷暖饥饱。

       对于胡彬喝农药的原因,胡彬的父亲说:“胡彬在医院讲,爸爸我喝的这农药有剧毒。我问他,有毒你为什么还喝?他说,我喝就是想让你们救不活我。他说我已经玩够了。”胡彬的母亲说:“儿子老对我说,妈,我管不住自己,我就是想玩,他说管不住自己的腿,他说也不想气妈妈,不想对不起妈妈,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想要玩。他说,夜里心里老是想着游戏,老是睡不着,就是想玩。”

       2005年11月16日,胡彬在死前说的最后几句话是:“有妖怪过来了。杀光!杀光!”在病床上,孩子的手还在动,似乎还在打着游戏。

       PK少年:只是游戏

       PK少年唐亮自认为是网络游戏高手,但是自从在虚拟世界中遭遇另外一位游戏玩家,唐亮被对方杀死23次以后,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他,决定采取一种特殊的报复方式,一起悲惨的网络血案由此发生。

       一个人能否在被多次杀死后还能再次复仇呢?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这却是完全可能发生的。由此可以看出,现实与虚拟是泾渭分明的,话虽如此,但是在网络游戏中杀红了眼的玩家却往往对二者混淆不清,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又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前不久,四川省什坊市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因网络游戏而引发的血案,也许会为你提供一定的答案。

       作为一起血案的见证人,刘洵至今也无法忘记那个可怕的深夜,正在他宿舍里休息的好友古世龙被四名少年用刀杀死了。通过现场勘察和对目击者刘洵进行询问,警方初步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四个年轻人,并且其中有人与死者古世龙相识,犯罪动机很可能是报复。那么古世龙与这四个年轻人到底有什么过节儿呢?据古世龙的同事和亲人介绍,古世龙平常除了上班以外就是玩网络游戏,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际活动,与别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小。

       就在办案人员对古世龙的遇害原因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个重要的信息显示,案发当晚,一个名叫唐亮的年轻人曾经在网上扬言要教训古世龙。办案人员迅速将调查的重点集中到唐亮的身上。通过调查,办案人员得知,唐亮在当地是有名的网络游戏高手,平时总是呆在网吧忙于厮杀,案发前与古世龙有过网上交手的经历,案发后,突然失去踪迹。根据这些信息,办案人员认为唐亮具有重大犯罪嫌疑。尽管不相信唐亮会因为网络游戏而,但是唐亮的突然离家出走还是引起了父母的怀疑,因为唐亮平时沉迷于网络游戏,基本上每天都呆在附近的网吧里。只要一天不打电子游戏就心里不安逸,整天都是这个样子。儿子放弃网络游戏而突然离家出走,真的是因为杀了人吗?为了早日弄清真相,唐亮的父母答应,配合办案人员,想办法与儿子取得联系。

       案发第四天,唐亮和其他三名涉嫌古世龙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在办案人员对这四个人的讯问中,四个人虽然都承认古世龙之死是他们持刀行凶的结果,但是却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原本只是想教训一下古世龙,并没有真正想杀死他,现在的结果,完全是一个意外。谈到自己想教训古世龙的动机,四个人的说法令办案人员深感意外。

       唐亮是当地一所中学的学生,自从迷上网络游戏以后,他就想尽办法逃学,后来干脆退学不念了,全天候地呆在网吧里,一门心思地玩游戏。由于日复一日在网吧里拼命地玩游戏,唐亮最终成为了当地一名网络游戏高手。

       除了唐亮之外,在当地还有一位网络游戏高手,这个人就是本案中的死者古世龙。古世龙之所以成为网络游戏高手,同样也是长期在网上厮杀的结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唐亮和古世龙是很好的朋友,唐亮最初开始玩网络游戏,还是跟着古世龙一起学的,应该说在网络游戏方面,古世龙还是唐亮的启蒙老师。现实生活当中虽然如此,但是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二人却是谁也不服谁,相互随时等待着一场殊死较量的到来。终于,在一次不期而遇的厮杀中,两个人在网络游戏当中的战争开始了。

       唐亮的朋友田里说:“因为唐亮在网中杀了古世龙的朋友,古世龙就帮他的朋友在网中把唐亮给杀了,唐亮就开始骂古世龙说我们是朋友你为什么要杀我,古世龙就说他还是我的朋友呢,如果你再杀他我们朋友也没得做,然后唐亮说不做就不做,就开始在网中杀古世龙的朋友,古世龙就开始在网中杀唐亮。网络游戏中两人的战争之所以能够爆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网络游戏中唐亮娶了一个虚拟的老婆,然而这样的好事却遭到了古世龙的干涉。在网中唐亮的‘老婆’被古世龙骂走了。”

       网络中的新仇旧恨终于在战争中爆发,然而第一次较量唐亮就输给了古世龙,第二次较量依然是唐亮告败,第三次唐亮还是没有赢。在网络游戏中,唐亮被古世龙杀死过20多次。屡战屡败之后,有些气馁的唐亮原本打算暂时退却,等以后有机会再卷土重来,然而古世龙在网上警告他,让他退出游戏世界,这让唐亮改变了自己的决定。

       终于,在被古世龙在网络游戏中杀死23次之后,唐亮决定叫上几个平时一起玩网络游戏的兄弟,去找到现实当中的古世龙,好好教训他一顿。一场虚拟世界里的厮杀终于演变成了一场现实当中的厮杀,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真实的世界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CCTV《共同关注》)

       网瘾少年锤杀奶奶犯下忤逆血案

       --------------------------------------------------------------------------------

       Cycnet.com 2006-01-10 13:55:40 中青网

       一名19岁的少年为了要钱上网,不惜用铁锤砸死把他一手抚养成人的奶奶,并在奶奶没有了呼吸之后若无其事拿着钱去上网。12月19日,如东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涉嫌故意罪的犯罪嫌疑人王金,这起因沉迷网络引发的忤逆惨案令世人震惊,敲响了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警钟。

       孙子奶奶,小镇发生人伦惨案

       12月9日下午7时许,如东警方接到报警,73岁的老婆婆徐某在家中三楼被人。警方现场勘查后发现,受害人徐某身上的钱包被人放在三楼西房间的木箱子上,里面的钱全部不见了。 经法医鉴定,受害人系被他人用钝器打击头部致严重颅脑损伤死亡。由于现场门、窗均完好无损,家中其他地方并未有翻动的痕迹,警方初步排除了外人谋财害命的可能,遂将目光锁定在受害人抱养的孙子身上,王金平时不务正业,经常上网,都是深更半夜回家,用起钱来也比较厉害。

       为此,公安机关派人到王金经常出现的网吧蹲点守候,当晚10时许,王金在一网吧上网时被抓获归案,当时王金还穿着沾染着奶奶血迹的鞋子。

       话不投机锤杀奶奶,作案手段骇人听闻

       犯罪嫌疑人王金归案后交待了自己的起因及过程。由于沉溺于网络,王金经常受到奶奶的教育,奶奶是个哑巴,王金每次觉得很不耐烦。案发当天吃过午饭后,奶奶又因为孙子前天晚上上网晚归,而且弄坏窗户进屋的事情打哑语手势责怪他。王金当时便和奶奶顶撞起来,气急之下奶奶拿起锄头打了孙子一下,王金便拿起一把铁锤击打奶奶的头部,奶奶当即瘫倒在地,王金又接着用铁锤奶奶头部数下,直到奶奶嘴、鼻、耳等多处流血了才扔下铁锤。下楼后不久,身无分文的王金又回到三楼,从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奶奶身上拿走了钱包,里面共有140多元钱。紧接着,王金把铁锤装进放在西房门口纸箱里的书包内,连衣服鞋子都没顾得上换,就出门去了网吧。

       农村青少年犯罪令人忧

       奶奶后不想到逃窜,却仍然若无其事继续流连网吧,王金对网络游戏的沉迷让人匪夷所思。

       记者了解到,农村地区的青少年犯罪不少都是20岁不到的无业青年,尤其以侵财型、暴力型犯罪突出,犯罪组织形式具有团伙性。为了上网或者到**场所潇洒走一回,结伙抢劫、敲诈勒索,甚至达到丧心病狂的程度。

       办案检察官向记者痛心地介绍说,和城市孩子不同,农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和没有文化、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约束,肆无忌惮、心态扭曲。

       在农村,像王金这样辍学在家的无业青少年为数不少,长大后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学习,网吧成了他们空虚生活的主要寄托,不是成天玩游戏,就是聊天,一天吃喝拉撒都泡在网吧里,没有钱了就靠偷抢,甚至拉帮结派,成立小团体。大量的案例证明,疯狂上网已经导致青少年亲情淡漠,他们往往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事物,从而形成暴力、乖戾的人格以致酿成悲剧。

       儿子上网成瘾 父亲恳请市民支招

       --------------------------------------------------------------------------------

       Cycnet.com 2006-01-10 13:36:19 中青网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我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只得求助市民帮我想想办法。”儿子上网成僻不能自拔,父亲力劝,却引来父子反目。4天前,儿子离家出走以示“抗议”,父亲曾发誓要断绝父子关系。然而,“一股狠心一股痛心”。昨天下午,俞先生走进了本报“炜平民情工作室”,希望市民能帮他把儿子从网上拉出来。

       遗憾

       “其实,我儿子既聪明又帅气十足,读书时,是学校里有名的帅哥。”说此话时,俞先生透着浓浓的父爱。

       俞先生家住定海城区,自己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妻子一直在外地就业。儿子俞波(化名)自小有“书性”,14岁那年上初中,起先学习成绩还名列班级前茅。可是,有一次,与一老师发生争执,结果在全校大会上被点名批评。自尊心特强的俞波经不住打击,辍学回家。

       不久,父母把俞波送进了外地一所文武学校,学习武术。然而,这所学校伙食不尽如人意,学习科目又特辛苦。俞波吃不起这份苦,上完一个学期后,再度辍学。

       出于望子成龙之心,2002年春节过后,父母又把已离开学校两年的俞波送进了本地的一所职业学校。在随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俞波常常瞒着父母逃学,接触网吧。2003年夏天,因成绩不合格,俞波没能拿到毕业证书,就走上了社会。那一年他19岁。

       “论孩子的天资,他应该能够上完大学。”对于俞波学业落到如此境地,俞先生感到十分遗憾。

       懊悔

       “都是溺爱惹的祸。”整个谈话过程,俞先生自始至终在责备自己。

       俞波结束学业后,成了网吧里的常客。起先,俞先生并不在意,认为孩子上网玩玩没啥不好,“只要儿子不在外惹祸,就是上上大吉。”于是,每每儿子要钱上网吧,他总是照给不误。

       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随着要钱的数量增加,儿子离家的时间也在增加,有时甚至半个月泡在网吧的包厢不回家,还学会了抽烟。俞先生感觉到事情不妙,开始劝儿子不要上网。可是,此时的俞波早已被电脑“俘虏”,只要听到父亲一声劝,就头一扭离家走人。

       这时,俞先生本应该千方百计帮儿子“戒网瘾”,结果他却走了一步“臭棋”:为求得儿子不再离开家里,今年年初,他特意买回了一台电脑,专门腾出一间房间,在家里给俞波建了一个考究的“网吧”:屋内准备了茶水和香烟。俞波确实是很少离开家里了,但他却是一头扎在了网里。玩的内容只有一个:“传奇”游戏。

       半年多来,俞波白天呼呼大睡,晚上整夜上网。性格也逐渐变得古怪,冷不防向家人发一通大火。有时,俞先生劝上几句,结果总会招来一番“拍桌打凳”。4天前,俞先生实在看不下去,又劝了几句,竟被俞波骂得“狗血喷头”。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俞先生追悔莫及。

       求助

       为把儿子从网上拉出来,俞先生替儿子四处找工作。可是,几次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儿子却始终不领情。他还特意让孩子学会开车,并托人安排到某单位当司机,然而,俞波没有上过一天的班。

       “我现在是黔驴技穷了。”对于俞波的“变味”,俞先生显得很无奈。然而,言语中,他始终抱着一种希望。

       “恳求有人帮我出出主意,让儿子走出歧途。”俞先生昨天反复说着这句话。

       网瘾学子误前程

       --------------------------------------------------------------------------------

       Cycnet.com 2006-01-10 13:34:55 中青网

       9月2日下午,普陀电信局发现该区勾山街道舟渔223号楼1单元、156号楼3单元及218号楼2单元的电话线被剪断,造成20多户居民通讯中断,并发现被盗电话费7000余元。接报后,普陀警方通过初步侦查,认定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盗打电话案件,遂组织精干警力开展深入侦查。

       经过大量细致的侦查工作,发现住普陀区舟渔一住宅楼的傅某有重大作案嫌疑。9月9日晚,警方在傅某家中将其抓获。经审讯,傅某对剪电话线并盗打电话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经查,傅某今年刚考上杭城某高校,因玩传奇网络游戏上瘾后,利用互联网上某论坛里介绍的办法,于2005年9月2日凌晨将舟渔住宅楼其他住户的电话线剪断后,接上自己的电话机拨打声讯电话,盗得账号和密码,然后用盗得账号和密码进行游戏账号充值,共利用盗得的账号充值7000余元。

       傅某曾在2002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处理,且目前还处在缓刑期。这次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离家出走的中学生张世杰

       --------------------------------------------------------------------------------

       Cycnet.com 2006-01-10 13:28:38 中青网

       这位老人是藁城常安镇里庄村人。让她痛不欲生的原因是,她今年刚刚15岁的小孙子张世杰,已经有40多天不知去向了。

       对此,张世杰的母亲说:“10月10号我接到学校的电话,说孩子昨晚没在学校,上午两节课没有上,找不着了……。”

       张世杰的家人告诉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了解,他们得知,造成孩子从学校出走的罪魁祸首是一款网络游戏。

       从同学们那里,记者得知,张世杰原来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中上游。然而,今年暑假开始,他突然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梦幻西游。张世杰同学告诉我们说:“平时周六周日他没事就去玩,还玩过两个通宵呢。”

       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张世杰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最近的一次考试,因为考的很差,老师让他通知家长来学校。

       张世杰的母亲告诉我们说:“他因为考的不好,可能怕我们知道,就走了……。”

       张世杰从学校出走后,家人找遍了附近几个县和石家庄市的各个网吧。然而,至今依然下落不明。现在,陪伴家人的,只有这张小小的照片。

       张世杰的父母:“现在家里跟天塌了似的,他妈妈都快成了精神病了,孩子,你快回来吧…………。”

       受到网络伤害的,并不仅仅是张世杰一个孩子。200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超过一个亿,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14—22岁的青少年,达到35.5%。针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的情况,今年8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10月20日,"盛大"等7家国内网络游戏厂商的11款热门游戏率先进行"防沉迷系统"试运行。该系统规定,游戏时间在3小时之内,一切正常;游戏时间在3到5小时,玩家升级速度、经验值减半;如果超过5个小时,玩家的经验值和收益将降为0,同时系统还将强制断线。

       一位家长说:“我们家长赞同,因为这样可以控制孩子。孩子只要上网就在电脑前一动不动,防沉迷系统让家长吃了定心丸,不至于让孩子沉迷于网络。”

       石家庄文化局网络监控室主任段静茹说:“我们对防沉迷系统是欢迎的,对网络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是社会各界的呼声和要求,对我们的管理压力也小了……”

       家长叫好,管理部门欢迎,然而在防沉迷系统试运行了近一个月之后,记者在省会一些网吧调查时发现,玩游戏的网民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14岁少年将爷爷,只因手机被夺!

       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成年人离不开手机,手机游戏也日益侵入生活中。

        而如今,手机游戏却给孩子的世界蒙上了灰色的阴影。

        一个初中生沉迷手机游戏,被爸爸抢过手机扔下高楼,他当即跟着手机跳了下去,坠楼身亡。

        海口市一名大一学生整天抱着手机玩游戏,被妈评后,从14楼纵身跳下,落地身亡。

        辽宁省一名初三女生因为玩游戏,一个月刷掉6万,因为愧疚和恐惧而轻生,从自家阳台坠楼身亡。

        ……

        手机里的世界太精彩,沉迷其中的孩子逐渐忘记了现实世界,一点点靠近万劫不复的深渊。

        沉迷手机游戏,正在成为青少年儿童悲剧的源头。

        1

        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手机游戏?

        如今的孩子,越来越容易沉迷手机游戏。

        在网上读到这样一段话,深有感触:

        三十年前,人们惊呼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脑及因特网会毁掉下一代;

        现在,人们开始惊呼手机游戏会毁掉下一代……

        似乎人们已经有了共识,每个问题的背后,罪魁祸首不会是父母也不会是自己,总有一个替罪羔羊。

        但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只是表象,所隐藏的真相,是孩子从未被满足过的心理需求。

        《少年说》中,有一个孩子流着泪控诉父母:

        “小时候,我以为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每次看他们,他们都在盯着手机。他们想让我安静,不捣乱,就把手机丢给我,让我在一边玩。”

        父母,才是孩子和沉迷手机游戏之间的一道墙。

        父母教育的缺失,才是孩子痴迷垃圾快乐的根源。

        2

        沉迷手机游戏,威胁孩子的学习

        国外一位儿童行为学家研究发现,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的大脑,比起普通孩子的大脑有明显的萎缩倾向!

        经常玩手机游戏的孩子无论在认知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还是在专注力和动手能力上,都明显差于普通孩子。

        1、影响语言表达能力

        屏幕每开1个小时,孩子从父母嘴里听到的词汇量就减少至少500个,看太多电视手机,孩子的语言表达就会变得迟缓。

        0-5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若过早使用手机,孩子就不愿意开口锻炼说话能力。

        2、影响思维逻辑发展

        手机里基本上是图像内容,无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当孩子开始依赖手机上的学习软件,就会懒得思考,只追求速度,极大影响了他们的思考方式。

        3、影响学习兴趣养成

        有班主任总结,尖子生一般很少使用手机,而普通生很久以前就对手机成瘾。

        手机游戏对孩子的诱惑是巨大的,一旦孩子放不下手机,他的学习就会被荒废掉。

        3

        沉迷手机游戏,破坏孩子的交际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学生跳楼”,就是很典型的悲剧。

        沉溺手机游戏的他,一旦离开手机,就无法学习,于是找父亲要回手机。

        父亲坚决不给,恼羞成怒的孩子直接从家中11楼阳台跳下,当场身亡。

        惨剧发生后,孩子的母亲悲痛欲绝,没过几天趁家人不防备,相继跳楼身亡。

        因为一台手机,两条鲜活的生命就此终结,一个家庭活生生被摧毁!

        沉迷手机,孩子不仅和父母的关系变差,和身边人也很难相处。

        有孩子在手机的小世界里能言善辩,广交好友,回到现实却少言寡语,人缘极差。

        面对面的交流,他们恐惧,只有隔着一道屏幕,他们才能随心所欲。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每天使用手机达到68分钟以上,就有患上抑郁症的风险。

        难怪有人说,手机游戏就像精神鸦片,将一个孩子饱满蓬勃的精神状态都吸走了,它是信息时代扼杀孩子的最大凶手。

        不擅交际,不善言谈,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孩子终有一天会荒废了自己的人生。

       4

        各位家长

        别让手机游戏偷走孩子的梦想

        1、父母自己少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放下了手机,孩子自然不会沉迷。

        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要想孩子做到什么,自己先要做到什么。

        2、经常陪伴孩子。

        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大多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把这份依赖转移到手机上。

        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哪怕只是无声的陪伴,都让孩子受益匪浅。

        3、 改变生活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

        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孩子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需要家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远离网络游戏的,又热爱生活的、积极阳光的生活学习环境。

        4、培养孩子兴趣。

        让孩子拥有至少一个爱好,那么他无聊时可以练字,悲伤时可以抚琴,快乐时可以歌唱。

        玩手机绝对不是孩子唯一的**,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5、控制时间内容。

        设置APP使用对象和使用时间,设置网页浏览限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事前和孩子约法三章,让孩子明白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不能沉迷与依赖。

        手机不会毁掉孩子,但父母别把孩子引入歧途。

中学生玩手机游戏对其造成影响的实例

       事件简介:

        2021年1月15日,江西省南昌市有网友爆料,安义县龙津镇一位年仅14岁的男孩将自己的爷爷残忍,爆料者称孙子在家里用手机玩游戏,爷爷喊他去吃饭,但是孙子并没有搭理爷爷,爷爷一气之下将孙子的手机抢走并辱骂了孙子。令人没想到的是,孙子不仅没有在爷爷教育后改正认错,反而跳起来把爷爷当场杀死了。

       如今,未成年人犯罪法案中已经明确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这名14岁男孩将为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

        这起事件发生后,很快便引起了网友的关注,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现在的孩子玩手机游戏入迷太多了,叫几遍都不吱声,说多了孩子烦,家长也生气,从而引发了很多矛盾。孩子处于青春期阶段时,容易不服管教,唉,痛心。”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定要重视,不然一旦误入歧途,后果就会很严重,现在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带大的,更容易让孩子接触到不好的一面。”

        “留守儿童,疏于管教,孩子没有教育好,父母挣再多的钱也不够他挥霍,到头来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一点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

        同类事件

        一、南京某高中又一位高三的学生,他忍受不了母亲对自己的管教和辱骂,在情绪冲动的情绪下,拿起了菜刀砍向自己的母亲,将对方砍死以后他来到同学家中借宿了一晚,第二天到了学校向自己的班主任交代了作案过程,并且打电话给警方投案自首,这件案子又是孩子将自己的悲剧。

        二、西安某中学一名老师,被学生,老师年仅38岁,正是年富力强干事业的年龄,却命丧学生之手。是什么深仇大恨,让学生对老师下此毒手呢?说出来不值得一提,仅仅是因为一部手机,因为学生上课时间玩手机被老师没收,学生两次向老师索要手机未果,最后就动了杀心。

        三、湖南省益阳市沅江泗湖山镇一名12岁的小学六年级男生吴某康,持刀将自己的亲生母亲在家中。而母亲的原因,疑是男孩在家中抽烟,被母亲发现后用皮带抽打,男孩不满母亲管教太严,便心生怨恨,从厨房中拿出一把菜刀,砍向了母亲……

        最终吴某康的母亲身中20余刀,当场死亡。而吴某康和他2岁的弟弟则一直留在家中。吴某康还拿着母亲的手机接电话、回微信,甚至假借母亲的名义给班主任老师发了一条请假短信:“胡老师,吴某康明天请假行不,他感冒了”。

        孩子本应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使,让我们享受到天伦之乐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天真、烂漫的美好。而这一则则让人痛心的新闻背后,不得不让人意识到:不知为何昔日我们眼中的小天使变成了恶魔,我们的家庭教育到底怎么了?!

        事件共性

        一、青春期孩子,处于叛逆期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的清醒他们对自己产生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是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常常令家长手足无措。孩子们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怎样管?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张喆老师表示:重要的一条是避免强迫、命令、威胁等强硬的管理手段,取而代之的是平等、协商、尊重的交流方式。

        强硬的命令与压迫换来的只能是更剧烈的反弹,或者养成孩子懦弱、伪善的品性,只有与青春期的孩子平等交流,以交朋友的方式相处,才能适应他们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否者就有可能会酿成悲剧。

        二、幼年时期缺少陪伴

        孩子缺少来自父母的陪伴往往会逼迫孩子去寻找其他事物的陪伴,如标题中的孙子沉迷手机游戏,并以此来填补空虚的生活,在此期间缺少父母和家人的正确的引导,便可能受到隐藏在网络中的暴力、、**等糟粕的影响。孩子不是成人,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在人格形成的幼年时期,没有学会“爱”的孩子注定会在“残缺的世界”中形成“残缺的人格”。

        身为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家庭教育以打骂为主

        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即便成人,在面对别人施加暴力时,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报复,更何况没有自控能力的孩子。长此以往,他们会在心中种下“恨”的种子,那么父母也不要奢望孩子长大以后会懂得什么是“孝”。

        家长的打骂恰恰体现出家长的无能,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人格,与监护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本身在潜意识里面就在争取自的权利,打骂反而在教育方面适得其反!建议家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化,去教导,让孩子亲身体会到什么事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四、原生家庭不和谐

        糟糕的原生家庭,对孩子有非常不好的影响。

        明明父母自己的婚姻一团糟,不被孩子认可,但他们却还总是以过来人自居,对他们的行为各种评判。日常吵架更有甚者拳脚相向,会让子女有样学样,让他们以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甚至出现案例中的悲剧。

        五、家庭缺少责任意识教育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基本责任,但是很多父母总是愿意帮助孩子完成任务。

        父母以及祖父母对于孩子的宠溺在孩子的心理会让孩子误以为:我想做什么事情都可以。这种状况不及时纠正,那么孩子成人以后也很难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更有甚者可能犯法。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最迟是在12岁之前。因为12岁之前孩子没有进入青春期,叛逆心理不强,容易接受强制性管理,一旦孩子满了12岁,就一定不要采用强制手段了。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应该怎么管教?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成长指导老师这么说:

        改变教育模式

        早年你可以说快写作业去,走我们上学去。到这个阶段不要这样了。告诉孩子,你现在长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帮助时你就说话,你如果不说的话,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长则要暗中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只是表面上开始放手,而不是真的就放任自流。

        把孩子当作同事一样尊重对待

        有的女孩子也是这样。有一个单亲妈妈看女孩子日记,结果孩子离家出走,妈妈很着急,妈妈问我怎么办。我问她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同事在办公桌放一本日记你会翻看吗?她说不会。那你为什么看孩子的日记?她说我想了解她的心理。

        但孩子已经长大了,她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心理空间了。你不能这样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动涉及她隐私的东西。

        让他参与家庭决策

        孩子走向工作单位,往往是要先做领导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动手能力。作为家长,家里老人病了,周一到周五你照顾,周六、周日让孩子照顾,这样你老了他也会照顾你。

        从孩子的态度中及时反思

        当孩子对你不尊重的时候,你一定有不自重的表现。有的父母爱得没有节制,他今天对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对老者也不尊重。在家里你要让他明白,让他先反省自己,然后再告诉他。

        关注孩子好朋友及其相关家庭背景

        我们要让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让他跟不好的朋友沾染不良的习惯和嗜好,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给孩子信任,减少不必要的唠叨

        孩子青春期时,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唠叨,你的唠叨只会让他离你越来越远,话要说,一两句足够了。

        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出骄傲

        我们夸孩子不能只是以学习多好作为评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时候他怎么照顾我,孩子在班里是不是做了一件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说,妈妈,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离婚了,我以后要跟他做朋友。我就夸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别人不好,但是愿意去了解这是为什么。这样的时候,你要肯定孩子。

        再次提醒家长们:

        教育不是说出来而是做出来的,优秀的父母都会在教育中巧用“光环效应”来影响孩子的所思所想。所谓光环就是指积极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来源于家长,学校,身边的人和环境。

        而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即使不接触手机游戏,孩子也会做出对社会造成伤害的事情,家长不能单纯将责任归咎于游戏、或者是周围各种外部环境,更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有些家教良好的家长,甚至会陪着孩子一起打游戏,不仅能正确理解游戏的利弊,还能增进家庭感情。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够从这些负面事件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是手机毁掉孩子了吗?

       1、手机成作弊的工具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了解到,由于手机具有方便、快捷的移动通讯功能,所以许多学生把它作为考试作弊的工具使用。17日~19日,记者调查发现,近四成的中小学生承认自己在考试时通过手机短信进行作弊,一成中小学生承认在考试时使用过手机通话功能进行作弊。

        南昌五中学生张浩告诉记者,在每月班级抽验考试时,都会有学生使用手机作弊。一般情况之下,先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把考题做完,再把答案以短信方式转发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手机上;或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遇到自己不会做的考题时,用短信向成绩好的学生索要答案,成绩好的学生再把答案发给成绩差的学生。学生吴鹏说,他们都是跟着上大学的哥哥、姐姐学的,现在网上也经常可以看到某某地方查处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新闻报道。

       2、学生买手机别有他用

        在南昌市豫章中学门口,记者17日、18日分两次随机采访了几名学生。初二学生刘铭告诉记者,现在学生买手机已经不全是为了方便联系父母,有的同学半个月还不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如今,同学们大多要求家长能为其购买带MP3、MP4、游戏下载等功能的手机。这样,即使是在上课期间,可以随时听听音乐、看看**、打打游戏什么的,调节调节压抑的心情了。

        学生马晓表示,他们班有一个同学买了一款能上网打游戏的手机后,他整天在课堂上上网打游戏,光打游戏消费的钱每月就要40多元。马晓还说,以前放学后,他都是跟同学一起去游戏厅打游戏,现在有了手机之后,直接从网上就可下载游戏,包月每次只需要10~15元钱,下载后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且不像家里面的游戏机和电脑那样,玩的时间长了,家长会训斥,自己躲在房间里把门一关,家长怎么也不会知道。

       3、证明自己高人一等

        17日,在南昌市区叠山路南师附小门口,该校五年级学生王小明(因保护中小学生的隐私,文中采访到的学生均用化名)告诉记者,现在同学之间流行“比手机、小灵通,比谁的手机牌子好、功能多”的活动,买了手机的学生比没有买手机的学生在面子上要“高出一等”。手机越贵,面子越大,“巴结”他(她)的同学就越多。小王说,自己只有一个小灵通,所以在班上仅处中等“地位”。记者问“面子”大的学生有什么好处时,小明说,“面子”的同学,作业可以找人代写,洒水、扫地等可以让别人代做,总之一句话,有了手机就好办事。

        小王的同学小鹏也表示,以前他没买手机的时候,同学都不太喜欢跟他说话,可老爸给自己买了一个能打游戏、上网的多功能手机之后,同学对他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现在每次轮到自己值日的时候,都会有同学抢着帮他干活,酬劳就是借手机让同学过过游戏瘾。

       上一篇我们说沉迷手机对孩子有很大危害,但是拥有手机的孩子就会被毁掉吗?

        学习好的孩子,有成就的孩子就不玩手机吗?

        下面我给出几个真实存在的案例,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

        育儿专家尹建莉老师的孩子小时候也玩手机,但是现在她的女儿园园也是一个活出了自己人生和价值的年轻人。

        高途宋立老师的儿子九思,现在上高中,学习成绩优秀,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他也玩游戏,妈妈还给他创造条件,帮他买游戏装备。他学习积极性一点没受影响。

        百度周老师曾经是一个网瘾少年,从小学开始去网吧打游戏,后来玩手机游戏,到了大学还经常玩游戏。

        但是在毕业那年,他意识到自己要走上社会了,结合自己的过往和社会需求,把家庭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经过十年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有影响力的,帮助孩子戒网瘾的专家。

        前一阵子上了热搜的中专生张焕腾,中考失利,上了中专。但是他不甘心,一路升级打怪,从中专考上大专,又从大专考上本科,又从本科考上了北京大学协和医院医学部研究生。

        他还想考博士,博士后,当大学老师,和更多人一起学习,帮助到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

        他有手机吗?有。但是热搜介绍说,他去图书馆,去上课从来都不带手机!

        湖南慈利双胞胎小伙赵珂赵棣,2020年高考,一个被北大录取一个被清华录取,他们高中三年从来都不带手机。

        从这些网络上的现实里的人,我们就能看到有没有手机,不能决定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拥有手机的孩子也不是人生就会毁了,甚至沉迷手机的孩子,也不是人生就毁了。

        身边也有许多关于手机和孩子的故事,可以佐证,来帮助解答开篇的问题。

        有一个男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在我们身边是很罕见的事情。但是上大学之后,孩子沉迷游戏,不得不休学。

        有一位朋友,女儿考上北京大学,儿子正在上小学,大学五六年级吧。去她家里玩,儿子的平板就随意的躺在客厅的茶几上。妈妈没有用没收禁止的办法来对待游戏。

        还有一个男孩,今年六年级,从几年级开始的,不知道父母就给他准备了平板,可以玩游戏。而且电视也没有禁止。学习和玩乐都有孩子自己决定和安排。

        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也练习打乒乓球。

        还有一个男孩现在上高一,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妈妈强行禁止了玩手机,后来一直没有玩过。

        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考上重点初中直升班。

        现在回家也会玩手机,妈妈也不再管了,孩子成绩也不错。

        还有一个孩子,现在在职教上高中,父亲反应说回家之后,一直玩手机,不分昼夜黑白颠倒,手机比父母还重要。不知道怎么让孩子停下。

        所以我们开篇的问题,是手机毁了孩子吗?

        答案,不是。

        再必须追加一个问题,孩子现在在玩手机,沉迷游戏,孩子毁了吗?

        这个答案很明显,不能因为孩子现在沉迷手机就说孩子毁了,没救了。

        但是好多家长却忍不住这样想,为什么,怎么办,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还一定要追加一个问题,不是手机,那是什么毁了孩子,不应该说毁了,应该说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现在这种,沉迷手机的状态?

        在我们行动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才能相应的找到预防和帮助的办法,做出正确的言行。

       孩子沉迷手机,不仅仅是因为,智能手机出现了,你给他买了部手机。

        下一篇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今天关于“被手机游戏毁掉的孩子事例”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